靈修片語 -- 聖母是希望之母
2025-03-28
[English version - Mother Mary is the Mother of Hope ]
各位主內的兄弟姐妹,平安!
今年的四旬期,我分別被邀請到愛民頓瑪利亞進教之佑華人天主堂和多倫多的中華殉道聖人堂為他們帶領四旬期的避靜。在講解「希望的朝聖者」時,我也提到了聖母也是我們的希望之母。但願在這期靈修片語中的分享,也能豐富你們的朝聖之旅。
在禧年的詔書裡,教宗告訴我們說:「在十字架下,她目睹親子耶穌無辜的受難和死亡。她儘管悲痛欲絕,但仍繼續重申她的「我願意」,從未放棄對上主的希望和信靠。就這樣,瑪利亞為了 我們的緣故,參與實現了她的兒子所預言的一切,即「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谷 8:31)。在悲痛的苦難中,瑪利亞以愛獻身,成為我們的母親──希望之母。」(參閱《望德不叫人蒙羞》禧年詔書,No.24)
為了鼓勵大家效法聖母給我們立下望德的榜樣,我也特別帶領大家默想了聖母的七項苦難:
聖母第一苦:西默盎的預言
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他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 至於你,要有一把利劍剌透你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 2:34-35)
聖母第二苦:聖家流亡埃及
他們離去後,看,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他殺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他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瑪 2:13-14)
聖母第三苦:與耶穌在耶路撒冷失散三日
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未發覺。他們只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遂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就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他。既找不著,便折回耶路撒冷找他。(路 2:43-45)
聖母第四苦:在苦路中聖母遇到了耶穌
有許多人民及婦女跟隨著耶穌,婦女搥胸痛哭他。(路 23:27)
聖母第五苦:聖母站在耶穌十字架旁
他們就在那裡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在耶穌的十字架傍,站著祂的母親。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祂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若 19:18, 25-27)
聖母第六苦:聖母懷抱耶穌屍體
來了一個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他是一位顯貴的議員,也是期待天國的人。他大膽地進見比拉多,要求耶穌的遺體。比拉多驚異耶穌已經死了,遂叫百夫長來,問他耶穌是否已死。既從百夫長口中得知了實情,就把屍體賜給了若瑟。若瑟買了殮布,把耶穌卸下來,用殮布裹好,把他安放在巖石中鑿成的墳墓裡;然後把一塊石頭滾到墳墓門口。(谷 15:43-46)
聖母第七苦:埋葬耶穌聖屍
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在那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裡面還沒有安葬過人。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墳墓又近,就在那裡安葬了耶穌。(若 19:41-42)
各位主內的兄弟姐妹,在我們信仰朝聖的旅途中,我們會有苦與樂,喜與憂的時刻。讓我們在希望之母以「默存心中,反覆思量」的精神感召下,擁有聖母忍耐的美德,注視天上的耶路撒冷,繼續我們的旅程。
你們的
張少麟神父
靈修片語 「望德不叫人蒙羞 」
2025-03-02
[English version - Hope Confounds Not]
各位主內的兄弟姐妹,教宗期望我們在慶祝禧年中,可以達到三個核心的目標:(一)強化我們的信德、(二)皈依與悔改、(三)更新我們的信仰。
在這一期的靈修片語,我邀請大家一起細讀天主教要理中有關「望德」的一些教導。祈望藉著溫故知新,可以幫助我們善度禧年,還有即將開始的四旬期。
望德是超性的德行,藉著望德我們期盼天國和永生,視之為我們的幸福;我們所信靠的是基督的許諾,所依賴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聖神恩寵的助佑。「應該堅持所明認的望德,毫不動搖,因為應許的那位是忠信的」(希 10:23) 。「這聖神是天主藉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豐富地傾注在我們身上的,好使我們因祂的恩寵成義,本著希望成為永生的繼承人」 (鐸 3:6-7) 。(天主教要理,1817 號)
望德是回應人對幸福的嚮往,這嚮往是天主放置在人心內的;望德接受那激發人行動的各種希望,並予以淨化,使之導向天國;望德保護人不致陷於敗興;望德在無依無靠中給予支持;望德使期待永福的人心花怒放。望德的熱情奔放預防自私,導向愛德的幸福。(天主教要理,1818 號)
基督徒的望德重振並滿全選民的希望。這希望始於亞巴郎,並以亞巴郎的希望為典型,亞巴郎在依撒格身上蒙受天主很多的許諾,並因祭獻獨子的試探得到淨化。「他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而相信了,因此便成了萬民之父」(羅 4:18) 。(天主教要理,1819 號)
基督徒的望德自耶穌傳道之初,即在宣告真福之時,就開始展開。真福引起我們對天鄉的盼望,一如嚮往新的預許之地;真福為耶穌的門徒指出到達天鄉之路,他們須經歷各種試探。但是,因著耶穌基督的功績和苦難,天主在望德中保護我們,「望德不叫人蒙羞」 (羅 5:5) 。望德是「靈魂的鐵錨」,既穩妥又堅固,「深深地拋入了……作前驅的耶穌已為我們進入了的那帳幔的內部」 (希 6:19-20) 。望德也是一種武器,在爭取救恩的戰鬥之中保護我們:「穿上信德和愛德作甲,戴上得救的望德作盔」 (得前 5:8) 。即使在試探中,望德也帶給我們喜樂:「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 (羅 12:12) 。望德在祈禱中得以表達並獲得滋養,尤其在主禱文(天主經)中,「我們的天父」是望德教我們想望的一切的綱要。(天主教要理,1820 號)
各位主內的兄弟姐妹,在望德的光照下,我們將在星期三領受聖灰,開始一個信仰更新和皈依的旅程。但願我們都能藉著祈禱、齋戒和愛德的善功,在信、望、愛三德上更上一層樓。
你們的
張少麟神父